0551-63870280

校园霸凌,不该发生的伤害-青少年人格缺损严重心理  合肥心理咨询机构芝点案例分析

2018-03-25

看到超级演说家节目里张晨关于校园霸凌主题的演讲,为那位受害同学心揪的同时,想到我的那些遭受过不同程度不同方式校园霸凌的来访者,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我太了解这些孩子内心无助悲愤的哭泣,当不得不选择做心理治疗时,谁能看到他们的心灵早已历经了太久折磨,正在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痛楚。


当校园霸凌被越来越多曝光的时候,我们对那些残忍的校园霸凌者感到愤怒,为那些受伤害的孩子感到痛惜,在这些糟糕事件的背后,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才能避免校园霸凌事件不断的发生?

其实我接触的这类孩子,在如今的新闻爆炸时期,连个小事件也算不上,可是这里有着很多当事者无法言说的痛,不够细心的家长老师,最多认为孩子们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还不够懂事而已,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在没有形成非常坏、非常明显的结果之前,很少有家长、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更想不到对霸凌者的引导。


校园霸凌,这是家长和学校都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无论是霸凌者还是受害者,通常都是因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失败形成而至的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一般这个孩子的性格是自卑怯弱、内向隐忍、严重缺乏安全感的;或者过于被忽略以至特立独行 ,否则不可能被欺凌者盯上,从而长期的加害。没有家庭教育的失败,比如苛刻,恐吓,忽略等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一个孩子不可能产生过于怯弱自卑的个性。没有自卑怯弱,他不会成为校园被欺凌者。

而那些校园霸凌的欺凌者,他们更可悲,什么样的人会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有如此不良行为?


心理学家发现:长期被家庭遗弃,忽视,冷漠,敌意,拒绝,斥责惩罚过度的孩子,会对外界产生不同程度的敌意,因为没有得到过爱,他不但不会爱别人,还可能去伤害别人。原本令人同情的孩子,因为给他人造成的痛苦,成了让大家为之痛恨的孩子。


一、被欺凌者孩子的内心,无助敌意会伴随他们一生吗?


5年级的小a,怕黑,不敢自己单独睡觉,夜间不敢去厕所,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太胆小及学习状态不好,而班主任更担忧的是,这个孩子在学校特别爱打架,打起架来不要命,似乎任何同学都是他的敌人。


家庭教育背景:小a是两代单传的男孩,父母对其期望很高,要求严厉,父母脾气暴躁,经常打孩子,4年级之前,小a是一个长期受同学欺负的孩子,四年级之后,小a变成了一个欺负同学的孩子,让家长老师惊讶不已,大跌眼镜。家庭高压教育之下,小a成了一个胆小怯弱的孩子,备受同学欺负后,要么变得更加怯弱自卑,情绪压抑,一味在想象中被动攻击他人,要么成为欺负别人的人,四年级之后,小a选择了后者,因为在欺负别人的过程中,他会感觉会误以为自己很强大,他似乎找到了赖以生存的安全感,这种错觉让他觉得比起是任人宰割的小羊,要好过得多。

长此以往下去,一些孩子感觉会分裂,价值观严重偏离,成年以后,很可能成为一个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人。


儿童青少年时期,无论是作为受害者还是欺凌者,不良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都会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和病态人格,更深层的影响无法估量。

小b是一个30岁的大男孩,从小父母离异,亲友间轮流抚养,他的懦弱恐惧和无助的个性,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学嘲弄的对象,说他是蠢猪,不敢反抗的他只能躲避,高中时患上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有个人在旁边都会让他难受压抑,休学以后,从此封闭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长达10年之久,小b总觉得活着无聊,不想上班,没有朋友,想恋爱又没有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因为在一块不知道说什么,长相一表人才的小b,每次相亲不久便没了下文,不要说和女孩子约会,让小b打个电话他都会逃避,可谈恋爱哪个女孩满足于只发几个字的短信呢!


小b的天性善良让他选择逃离人际,他曾想过去伤害那些伤害过他的同学,报复那些增添他人生无限痛苦的同学,可最终选择默默承受,在父母的叹息中整天与电脑为伴,与外界稍有接触,便如惊弓之鸟,生怕别人再一次伤害他。个体咨询一段时间后,小b可以参加小组治疗时,逐渐可以和同学搭上几句话,虽然很快惊慌的快速低下头,但是小b的脸上明显浮现一丝笑意,那是与人相处开始有了信任和安全感的享受,是摆脱内心深处一丝孤独感后发自内心的快乐。假若当时家长和老师,能对小b多一点点关注和保护,小b会虚度自己风华正茂的时期吗?他起码不会成为一个神经症回避型人格。


小C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标准美女,但是工作只能局限在网络上,她不想在现实世界里与人多接触,人际交往上小C没有基本的安全感受.想到初中时候的经历,至今如一场噩梦,那段耻辱的记忆,让她多年来不敢参加任何形式的同学聚会,更不敢步入婚姻殿堂,她太害怕与别人相处,害怕别人的眼光和谈论。

因为长相漂亮,穿着打扮时尚(在国外生活的阿姨经常给小c寄漂亮衣服),小c遭到班里几位同学的排斥,把她的书包丢进厕所,放学把她独自一人反锁在教室里,歌咏比赛获奖,不少同学疯传她是凭外表获胜,添油加醋说小C想和校外的一个小混混恋爱。如果对一般孩子来说,也许很快能制止事态的发展,或者在心理上逐步化解伤害,不会让自己长久跌入痛苦的深渊.可是小c二岁时父母离异,年迈的爷爷奶奶无法给小c很好的照顾,太过辛苦时,就会对小C大喊大叫,以此来发泄对儿女的不满,有时候爷爷奶奶又会对小C充满愧疚,叮嘱她在外面要好好保护自己,不要受人欺负,各自成家的父母,一年也难得见上小C几次面。


缺少家人爱护支持的小c、失去了对人基本的信任,不知是她向外对人的敌意戒备伤害了他人在先?还是经常欺负她的同学,比她的情况还要糟糕?    因为心理负担重,初三时小c的成绩下滑,一次英文课上,小c在黑板前默写英文单词,有两个单词写错,招致全班同学大笑,两个强势的同学,还走到黑板前打了两个难看的叉叉,小c把惊慌的眼神投向老师,老师却什么话也没说下课走人,让小C越加无助害怕,她不知道怎么解决面临的 困境。


小D是一个初三男孩,长期自残致使双臂伤痕累累,父母不明白原由,只好求助心理咨询,当小D艰难地敞开他悲哀愤怒伤痕累累的内心时,那一刻我复杂的感受无法表达,他的这份勇敢,他对人还有的这份信任是多么的可贵!那些在家在校的羞辱,损伤了一个人基本的尊严。有谁愿意撩开自己痛楚难忍的伤口!那些伤口久愈不合,封闭的心灵像是不得不暂时给它贴上的一个创可贴。可伤口太大太深,创可贴根本不起作用。外界时不时的刺激和伤害,如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不停的撕扯撞击那片摇摇欲坠的创可贴。这让伤口更加的痛,乃至长期无法愈合。


从小学到初中,小D不断忍受着几个同学的捉弄,嘲笑。下课或是放学路上,经常有两个男孩子,拦住小D向小D的下体踢打取乐。

其实,当初调皮的孩子只是爱拿小D开一些孩子们之间的玩笑,可是小D因为家长长期否定贬损的不良教育方式,对语言特别敏感,同学开玩笑,他会当真,他越生气同学越是要捉弄,长此以往,对语言伤害的高度关注,让小D的内心越来越压抑,他的情绪更加消极,想法也变得极端。小D说,老师你知道马加爵吗? 有时我就想效仿他。


是的,忍受过度有可能走向极端, 我经常听到那些孩子向我抱怨,我恨不得杀了他们,一块儿死了落得干净 。但是极度痛苦的他们只是想一想,他们不愿意那么做,可是谁又能保证,不会有孩子在某一刻情绪失控下选择这种方式呢!?


小D选择了自我伤害--自残,他说,如果我不伤害自己,我害怕会控制不了伤别人。


小D自述父母情绪极不稳定,心情不好就会对自己很不好,说难听话,有时候突然坏情绪来了,能把人吓得半死,父母吵架,哪怕不是对自己发火,也会害怕,平时言语批评指责那是多了去,学习生活上严厉苛刻,不准出去玩。他清楚记得,小学四年级时,不小心丢了一把伞,被父母啰嗦了好多天。父亲脾气超坏,小D稍有反嘴,父亲便拿鞋子狠抽自己,晚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小D求父母签字,求很多遍父母也不搭理自己,总是说作业写得不够工整。三年级时,一次由于课文没有背诵完整,老师不让回家吃饭,那些天父母处在冷战状态,相互不理睬,所以没有人去过问小D的事。    小D说失望难过的事儿多了,他慢慢开始把什么都归结于自己运气不好,比如被同学盯上欺负,无望的心理让小D无条件接受同学的欺负,因此,同学欺负他的手段也越演越烈。


在学校遇到委屈,小D是不会回家向爸妈诉说的,因为父母从来也没有赢得过这个孩子对他们的信任。小D更不敢和老师说,害怕老师讨厌自己;害怕老师如家长一样说自己无能;害怕同学报复,所有的不开心只能选择放在心里默默忍受。


这就是孩子,他无助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任和希望。儿童心理学试验中曾提到,如果一个孩子受到了同伴的攻击,他能有力量及时反抗或者告知父母老师,那么,同伴的攻击就会减少直到消失。可是,这些长期受着同学欺负的孩子,很早即关闭幼小的心灵,不愿向原本应该亲密的爸爸妈妈倾诉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丢失了孩子对他们基本的信任。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别人一丁点委屈,做父母的都要心碎了,想一想,关于校园霸凌那些受欺负的孩子,长期经受着身体和精神的折磨,究竟,谁才要负担更多的责任?而那些校园霸凌的欺凌者,做父母的是不是要更多的反思汗颜!


如果,家庭教育科学合理,早期已经把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孩子还会成为受害者,或者可怕的欺凌者吗!如果一线教育者,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端倪,引导孩子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还会发生这些让人痛心疾首的校园霸凌,乃至可能影响他们一生吗?


二、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已经是人格或者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孩子。


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成为受害者或者是欺凌者,和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是有一定原因的,有很多的孩子早已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和爱,面对父母他们的心扉是关闭的,到咨询中心要心理师慢慢引导才可能一点点打开自己的内心,对于那些很难敞开心灵的孩子,我尤其理解,他们的心理受到的创伤之严重,影响之深刻,何时能修复还他们正常的生活呢!


心理学家班杜拉做过著名的“充气娃娃实验”,让两组儿童分别观看成人攻打充气娃娃的两个视频。前者成人受到奖赏,后者成人受到惩罚。结果显示,观看前者的儿童攻击行为明显的多于观看后者的。


有时候,暴力是学来的。看到孩子们不是单纯的相互打闹,老师要引导在什么样的限度合适,特别是中小学生,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些不良行为给别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他们很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附和者,他们不明白其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嘲弄,毒舌,压制,不起眼的不良言语行为,演变成很多长期的隐形校园霸凌,已经成功把不少孩子推向他们难以承受的痛苦人生境地.所以,我不愿再谈那些骇人听闻的校园霸凌新闻事件。


唯有,也只有科学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手,才能保障我们的孩子拥有安全的教育环境和无限美好的未来。


校园霸凌实际上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学之间的欺压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专业定义系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的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学生被锁定为霸凌对象而成为受凌虐学生,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形。 具有欺侮行为; 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 造成生理或心理的伤害; 双方势力(地位)不对等; 其他经学校防制校园霸凌因应小组确认。


常见经典案例并不是某个人的问题

而是有代表性群体的综合典型

即使是虚构的案例

终归有现实的基调

仅希望提供大众心理健康知识

让生活更轻松美好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联系我们总电:0551 65603001

官网:http://zmkm120.com/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庐州大道与南宁路口万达银座D栋23层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
      搜索服务号:幸福家庭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