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广场恐怖症

2018-07-18

广场恐怖症原意是特别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后来引申到不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敢单独离家外出,甚至害怕单独留在家中。

(一)临床表现

基于临床观察,有以下两种情况。

1.广场恐怖症无惊恐发作这类患者在广场恐怖症状出现前和病程中从无惊恐发作,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如会所、剧场、餐馆、菜市场、百货公司等,或排队等候。

(2)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

(3)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在家中。

(4)害怕到空旷的场所:如旷野、空旷的公园。

当患者进入这类场所或处于这种状态便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明显的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植物神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人格解体体验或昏厥。由于患者有强烈的害怕、不安全感或痛苦体验,常随之出现回避行为。在有一次或多次类似经历后,常产生预期焦虑;每当患者遇到上述情况,便会感到焦虑紧张,极力回避或拒绝进入这类场所。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减轻或消失。

2.广场恐怖症有惊恐发作有以下三种表现

(1)广场恐怖症起病前从无惊恐发作,不在害怕的场所也无惊恐发作,只在经历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时极度恐惧,达到惊恐发作的诊断标准。回避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或恐怖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惊恐发作便会停止。这种情况广场恐怖症是原发病。惊恐发作属继发反应。

(2)广场恐怖症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单独出门或单独留在家中,担心自己出现惊恐发作时无亲友在身旁救助;如果有人陪伴便可消除担心。在惊恐障碍得到有效治疗后,广场恐怖会逐渐消失。这类病例的原发病是惊恐障碍,广场恐怖为继发症状。

(3)广场恐怖和惊恐发作见于同一患者,患者既在人多拥挤的场合感到紧张不安,在一般情况下也有惊恐发作。这种情况常需分别给予适当治疗,两类症状才会消失;应考虑二者合病(comorbidity)。

(二)病程和预后

起病多在18-35岁之间。害怕在空旷的场所会行走不稳或跌倒的患者起病多在40多岁,且病程趋向慢性。一般说来,广场恐怖症病程常有波动。许多患者可有短时间好转,甚至完全缓解。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以害怕单独离家外出、到人多拥挤的场所,伴有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可伴有或不伴惊恐发作。如害怕的场所仅限于社交场所,患者主要担心自己的表情和行为举止会被别人给予坏的评价是应诊断为社交恐怖症。如害怕的场所只限于某一特定处境,则应考虑单纯恐怖症的诊断。害怕被污染而回避某些物体或场所,与强迫观念有关者应诊断强迫症。回避与既往严重精神创伤有关的场所,则应考虑离别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拒绝上学则为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

(四)治疗

包括一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三方面。

1.一般心理治疗 如心理教育(psycho education),保持和支持治疗,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预期焦虑,鼓励患者重新进入害怕的场所;减少回避行为则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疗法。

2.认知行为疗法 无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怖症以暴露疗法为主,先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性质,引导患者想象害怕的场所或情境,然后鼓励患者进入现场暴露,反复训练,直到取得满意效果。单纯认知疗法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惊恐发作,但对广场恐怖症无效,而暴露疗法可减轻广场恐怖症状,但非惊恐发作。

3.药物疗法 有惊恐发作的患者宜先采用抗惊恐的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如阿普唑仑、罗拉、氯硝安定),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单氨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吗氯贝胺)可选择使用。

版权声明:精选的文章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